中国应试教育还有多久( 四 )


从国家角度而言,教育首先是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公民,然后是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人才 。 从个人角度出发,教育首先是培养一个人格,心理,身体健康的人,然后是拥有谋生技能的专业人才 。
综上所述,我把教育改革的方向归纳为“四新”——新型学校,新型教师,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式 。 前两点是教育体制改革,属于客观决定条件 。 对于这个,我相信国家是有决心的,中国是可以做得到的 。 要给这个新的体制补充内涵就是后两点,教学内容改革 。 也就是新教材的编写和与之结合的新式教学方法 。

我希望最终所有的学校、老师、家长都能对孩子们说一句话:
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是立志教育改革的人,请加入我们进群284898026
应试教育还要在中国持续多久?应试教育还要在中国持续1000000000年啊
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什么时候取消?应试教育的利益根源所谓应试教育,指的是为了考试而开展的教育 。 这个概念,是与为了学生发展而开展的素质教育相对立的 。 只要是教育,只要是学校,都必然会有考试 。 中国绝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中国的考试制度深恶痛绝,是因为这种特定的考试制度不是以学生为本,不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改进学生素质上的缺陷,而是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毁坏了学生的身体、破坏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 这种考试不是帮学生的,而是整学生的 。 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成为社会共识,为人们所普遍痛恨,但是应试教育为什么不仅没有丝毫改善反而变本加厉了呢?窃以为,应试教育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观念认识上的问题,因为上至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谁都知道应试教育害苦了孩子,对应试教育的反感不存在什么观念上的阻碍 。 应试教育之所以长期不改,根本原因还是在权力和利益结构上,是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代表的教育垄断特权分利集团需要应试教育,惟有这种一统天下的应试教育模式,最符合他们控制的方便,最符合他们的权力和利益诉求,是他们的私利在不断强化着应试教育的神经 。 惟有通过应试教育来吸食成万上亿的孩子的青春少年之血,才能很便利地把他们养得愈来愈肥 。 考什么和如何考,决定了教什么和如何教,考试制度决定着教学制度,教学制度则决定着学生受教育的命运 。 没有人性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就没有人性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没有人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学生就会受到非人性的对待 。 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受制于教师和校长,教师和校长受制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僚,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僚们是教育领域的主宰,他们利用他们控制的统一的高考、中考、会考和种种测试的指挥捧,将全中国的学生、教师和校长指挥得团团转,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巨大的教育特权给教育官僚们带来巨大利益,巨大利益又使他们不愿改变教育险恶的现状,就这样形成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核心的权力与利益的相互滋养和相互强化 。 搞素质教育,就是搞适应学生个性特点、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 从课程选择和设定上来说,就必须权力下放,应当以教师、家长、学生和专家为核心,共同来选择和设计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 。 但如果这样做,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教材和教辅卖给谁呢?他们的垄断利益如何实现呢?全国中小学的课本定价总额,每年在200亿元左右 。 全国中小学的教辅定价总额,每年在600亿左右 。 如果再加上试卷等有关费用,要突破1000亿元 。 教材和教辅的回扣费用约在3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约有300亿左右的回扣流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手中,这就是统一教材教辅和考试的好处 。 所以,面对全社会要求素质教育的呼声,教育行政部门也于近年在全国推广称之为素质教育和个性的新教材 。 也就是说,搞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也必须是全国统一模式,只准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一种模式的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这不是素质教育的笑话吗?其实这不是笑话,而是权力和与此相联系的垄断利益 。 2001年初新课程出台,教育部开始全面推广,就有专家批评“课程改革领导者”的三重身份:以行政官员的角色在制订新课程,以学者的身份在宣讲新课程,以商人的身份从新课程中获取利益 。 从考试内容来看,与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和教育部门规定的教辅环环相扣,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知识点就是考试的重点 。 为什么考试的出题不能活一些呢?为什么考试的出题不能给学生的想象力和素质发挥以更大的空间呢?原因还是在控制 。 如果出题过于宽泛灵活,那么考试与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在联系就会松散,这种联系一松散,统一教学大纲、教材和教辅就失去了权威和价值,各学校就会自已选择教材和创新各种教学方法,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权力和垄断利益就会大打折扣 。 垄断利益需要僵死的统一大纲和教材,因此考试出题和考试办法就得随之而动,这是根本原因所在 。 1983年,教育部就下了死规定:从1984年起,高考按基本教材命题 。 利益指挥权力,有这样的特权利益在控制,所以教育部门一切关于素质教育的宏论都流于形式 。 在1997年1月16日前后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领导人就提出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强调的理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 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目标,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 。 它的危害,一是教育对象主要面对少数学生;二是教育内容偏重智商,轻视德、体、美、劳诸方面,忽视实践和动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