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调理月经不调

月经每个女性都会经历,很多人也会经历月经不调,那么关于月经不调我们在日常生活要多注意调理,下面为大家介绍下中医如何调理月经不调 。
一、中医食疗调理月经不调1、益母草汁粥
食材:益母草汁十克,生地黄汁和藕汁各一两 。另外,再准备姜汁和蜂蜜少许,大米二两 。
制法:把大米放在锅里煮,等到煮熟,再将以上准备的材料一起放入锅中,搅拌均匀即可 。
功效:此粥特别适合女性食用,对于妇女的月经不调、瘀血腹痛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煮粥最好是使用沙锅,避免使用铁锅 。
2、凉拌马兰头
食材:马兰头四两,卤香干两小块,味精和糖,以及盐和麻油少许 。
制法:将食材清洗干净,在开水中锅焯一分钟,捞出后切成碎状 。准备的卤香干也要切成碎状,然后和马兰头混在一起,再加入先前准备的佐料,将其全部搅拌均匀 。
功效: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对于妇女的月经不调有很好的调理功效 。
3、益母草炒荠菜
食材:鲜益母草3克,鲜荠菜30克,菜油适量 。
制法: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 。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 。
功效: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血淤型月经过多特别有效 。
4、归地烧羊肉
食材:羊肉500克,当归、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酱油、盐、白糖、黄酒各少许 。
制法:羊肉洗净、切块,放入砂锅中,再放入当归、生地和干姜及酱油、盐、白糖、黄酒、清水,烧至肉烂即可 。
功效:温中补虚,益气补血;适用于气虚所致月经量多,色淡质虚,面色无华,神疲气短,懒言,舌质淡,脉弱无力 。
5、乌鸡汤
食材:乌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克,盐少许 。
制法:将乌鸡洗净,去脏杂,把当归、黄芪、茯苓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入砂锅内煮熟,去药渣,加入盐食肉喝汤,分23次服完 。月经前每天l剂,连服35次 。
功效:健脾养心,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不足而致月经过少,经色稀淡,头晕眼花,心悸,面色萎黄,小腹坠痛,舌质淡红,脉细等症状 。
6、大枣桂圆糯米粥
食材:大枣30克,桂圆10粒,黑糯米100克 。红糖适量 。
制法:大枣洗净待用;桂圆去皮洗净待用;黑糯米洗净,加入大枣、桂圆适量水煮成的粥状,依口味加入适量红糖即可 。
功效:可以温肾健脾补血调经,大枣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 。大枣中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磷等微量元素 。桂圆肉味甘平质润,能养血安神,补心益脾 。黑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能补中益气 。

中医如何调理月经不调

文章插图
二、中医中成药调理月经不调1、血寒型月经不调
此型月经不调患者症见经期延后,色暗量减少,小腹疼痛、遇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 。治疗时宜采用温经祛寒,可服女青春、十二温经丸、女金丹、女宝、艾附暖宫丸、调经丸、温经丸等 。
2、血热型月经不调
此型月经不调患者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面红口干,心胸烦闷,质粘而稠,咽干口燥,舌红苔黄,尿黄便结,颜面潮红 。治疗时宜采用清热凉血,可服固经丸、清经散胶囊等 。
3、肝郁化热型月经不调
此型月经不调患者经行不畅,胸胁**及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或善叹息,嗳气食少,经血色红或紫,舌边尖红,口苦咽干,苔薄黄 。治疗时宜采用疏肝解郁清热,可服调经止带丸、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等 。
4、气滞型月经不调
此型月经不调患者症见月经延后,月经量少色泽暗有血块,小腹胀甚而痛,舌质暗,胸胁**胀痛,治疗时宜采用理气活血,可服妇科养神丸、妇宝冲剂、妇康宁片、妇宁片、七制香附丸等 。
5、血瘀型月经不调
此型月经不调患者症见月经退后,月经量少,紫黑色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治疗时宜采用活血化瘀,可服坤灵丸、桂枝茯苓丸、妇科金丹、鸡血藤膏、田七痛经散、益母丸、妇科回生丹、益母草膏、调经姊妹丸、慈航丸等 。
三、中医调理月经不调的方剂方剂1、经前期益气养血
【中医如何调理月经不调】组成:党参12g、白术12g、白芍12g、茯苓12g、当归12g、川芎6g、熟地12g、枸杞子10g、木香5g、菟丝子10g、陈皮5g、炙甘草3g 。
功效:调补气血,使气血旺盛,泉源不竭,为经血来潮或胎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方中以八珍益气养血健脾,益冲任之源,意在补中有行,方无凝膈之弊 。
方剂2、行经活血通经
组成:当归12g、川芎6g、赤芍15g、熟地15g、桃仁12g、红花6g、炙黄芪12g、香附6g、木香5g、益母草10g 。
功效:“通因通用” 。采用行气活血通络法,以冀其推动血液运行,胞宫排经得以畅通 。方中的桃红四物养血活血,去瘀通经,牛膝、益母草活血调经,引血下行 。佐加黄芪、香附、木香益气行气通络之品以疏畅血流,开瘀通阻,使月经排泄通顺 。
方剂3、经后期健脾补肾
组成:炙黄芪15g、白术12g、当归10g、菟丝子10g、仙灵脾10g、龟版30g、女贞子10g、陈皮5g、淮山药10g 。
功效:健脾补肾 。方中以黄芪、淮山药健脾生气血,女贞子、当归滋阴养血,仙灵脾、菟丝子温肾壮阳,白术、陈皮和胃理气,重用龟版系血肉有情之品峻补肾精,濡养阴血,诸药合用健脾养血,补肾摄精,以利于精血的恢复和滋生 。
方剂4、经间期温阳通络
组成:仙茅10g、仙灵脾10g、肉桂3g、当归10g、红花5g、香附6g、川牛膝10g、陈皮5g、紫丹参10g、乌药5g 。
功效:因势利导 。主拟温经通络,以促排卵 。
以上就是中药材频道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中医如何调理与月经不调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