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安太极拳论 太极拳身体重要姿势注意( 六 )


缠丝劲表现在太极拳套路演练中的形象 , 是一个立体空间螺旋形(亦称孤形)缠丝运动路线图 。 若从单招看来 , 因中间有间断 , 似乎不算复杂;若从太极起势到太极的完整路线图来看 , 那是无始无终 , 无端无倪 , 相互穿插 , 相互交错 , 如丝偻 , 如云烟 , 袅袅娜娜 , 仪态万千 , 千象共生 。 这个惟妙惟肖的立体空间螺旋缠丝路线图 , 太和元气缠丝劲贯穿其始终并鼓荡不已 , 如兵家的天门阵、八卦图 , 扑朔迷离 , 这才是真正的太极图 。 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用阴阳二鱼所表达的太极图 , 只不过是古人对太极阴阳相等、对立统一、阴阳互依、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太极哲理的抽象理性概括罢了 。 这个立体空间螺旋缠丝路线图 , 才是真正提示和表达了缠丝劲的奥妙 。
提劲论
所谓提 , 即用螺旋劲向上提拔之意 。 在沾、粘、连、随基础上 , 以螺旋缠劲将对方重心掀起 , 使彼拔跟失重 , 为我所制 。 提劲须与惊弹劲嫌施并用 , 方能克敌制胜 。 用提劲时 , 步法须轻灵 , 以不易被对方察觉为妙 。 若对方知我劲 , 欲逃脱 , 就不易使用提劲 , 否则勉强提则有失控之为危 。
著名太极拳家陈长兴曰:“上拢下提君须记 , 闪惊巧取有谁知 。 ”这句话说明在推手时无论用何招法 , 在使用招法之前 , 都不能让对方对我劲有任何觉察 。 上步出手要轻灵 , 随彼动而动 , 然后随彼动而引之变招 , 待彼欲有觉察时 , 重心已被掀起、倾斜 , 无法挽回 。 这样才能达到上拢下提、闪惊巧取之目的 。
提劲是腿、腰、臂三劲合一同时上提的 , 在上腿时 , 另一腿一定要稳固好重心 , 将出之腿才能轻灵地向前迈出 , 插于对方一腿内侧 , 闪惊螺旋向外上提 , 在欲提时先破坏对方重心 , 然后小臂随腰同时螺旋上提(破坏对方重心是在闪惊的同时完成的) 。 此时彼如不失重心 , 上部一臂已被我掀起 , 身拔助长 , 彼已完全处于失控之势 , 我再急速改变劲路 , 向下捋加采 , 使其倾扑于地 。 总之 , 要想使用提法 , 须得周身上下一致 , 出其不意 , 乘其不备 , 腿腰并进 , 手脚齐发 , 螺旋上提 。 但在运用时必须注意:顶劲领起 , 心神凝聚 , 目视神往 , 丹田翻转 , 气贴脊背 , 轻松提搭 , 闪电出击 , 稳准冷脆 。 还应注意:我守我疆 , 莫要失界 。 胜败无谓 , 不可失势 。 艺高胆大 , 勇敢善战 , 顺者随从 , 逆者折之 。 出手犹如蛇龙腾空 , 投足定叫神鬼震惊 , 与人交手有正无偏 , 滚、拴、搭、扫随机应变 , 或卷或提 , 或进或退 , 眼观六路 , 耳听八方 , 出手神速 , 先占地利 。 如此方能使敌如覆球上 , 动辄失重,动辄拔根,动辄颠扑 。 出学者可根据基本原则循序渐进 , 不可开始学习就打人 , 要多下功夫演练 , 功到自然成 。
发劲论
发劲和抖劲的关系是一个概念中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关系 。 发劲包括长劲和短劲 , 抖劲只是短劲 , 又称寸劲 。 他们都是在周身松沉蓄劲后产生的暴发劲 。 发劲、弹抖劲均起于脚跟 , 行于腿 , 主宰于腰 , 达于四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