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当代人类的意义 练太极功的基本要求

一、调息
调整呼吸 。 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和日常习惯 , 保持呼吸自然 , 不要因为练功而引起呼吸急促 , 该呼就呼 , 该吸就吸 , 不要憋气 。 首先要使呼吸保持从容不迫 , 舒适自然 , 并且注意循序渐进 。 使吸起呼落 , 开吸合呼 , 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 。 太极功系采用逆腹式呼吸 , 吸气时收腹提肛 , 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 , 这种呼吸方式适合动作的要求与生理需要 , 能提高排浊吸清量 , 使
膈肌与腹肌的力量加强 , 加大腹压的变化 , 改善腹腔血液循环 , 减少体内淤血 , 同时易于做到“气沉丹田” 。 进一步就是练精化气 , 。
二、凝神
凝神就是精神集中 。 《内经》谓之“精神内守” , 孟子谓之“不动心” , 孔子谓“定而后静” 。 刘纬祥先生说的“泰山崩于前而不动 , 猛虎啸于后而不惊 。 ”静时要如此 , 动时也要如此 。 人体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 。 所以精神集中对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就有良好的保健意义 。 不但“无极式”如此 , 每一动作都要注意精力集中 , 由心而眼神、四肢、躯干上下照顾完整 , 一气不能散乱 。 《拳经》云“手眼身法步 , 内外紧相随”“心意为元帅 , 气血为先锋 , 拳脚为兵丁 。 ”眼神的贯注 , 有助于精神的集中 , 心神不乱就能提高运动的效果 , 所以《拳论》也主张“眼为先锋” 。 对病弱的人、眩晕病人或极度神经衰弱者 , 可以“眼若垂帘” , 似睁非睁 , 似闭非闭 。 对体内气血变化的感觉较为明显 , 并能促精神内敛 , 注意精力集中 。 对大脑活动起到良好的训练作用 。
三、肌肉放松
太极功与其它运动、体操运动不同 , 定式也好 , 动式也好 , 全身肌肉都要放松 , 连骨骼关节也要使之放松毫不用力 。 在行功之前 , 要求人体的脊柱呈自然形态直立 , 使头、躯干、四肢等部分都要进行松散舒适的活动 。 所以我们在练太极功之前 , 往往要作洗髓金经 , 以活动筋骨关节 。 因为放松自如 , 真气易于流通 。 孟子日:“持其志 , 勿暴其气” , 又说:“蹶者趋者则动其气矣 。 ”这里所指肌肉放松 , 就是《拳经》所云:“纯任自然 , 毫不用力” , “肌肉松地 , 如肉欲坠 。 ”
四、头顶云领
《拳经》云:“头如泰山压顶 , 领如高着浮云” , 又有“头顶悬”、“虚灵顶劲”、“提肛吊顶” 。 这些要求都是说明头向上顶 , 颈项竖直 , 要避免颈项僵直与头的自由摇晃 , 更不能左歪右斜 , 任意动作 , 而要随着身体的转动 , 方向变换与躯干旋转连贯一起 , 协调动作 。 因为头顶项竖 , 真气才能由督脉上升 。 项竖直 , 下
颏微向后收;口轻闭舌上卷舔上腭 , 才能能行功时舌下生津(即金津玉液) 。 此乃人体五脏精华随脾气上升而产生 , “白玉齿边有玉泉 , 涓涓育我度长年” 。 历代家都很重视 , 称它为“甘露” 。
五、含胸拔背
一、行功时不能挺胸 , 也不能过分内缩 , 应顺其自然 。 背部肌肉要自然舒展 , 胸部肌肉也自然松弛 , 不能紧张 , 两臂下垂 , 两肩微向前扣 , 胸部自然 , 稍有内含的意思 , 胸向内含 , 则背部自拔 , 足踵踏地 , 则两肩自然内扣 , 而两臂自然下垂 。 《内经》云:“至人之息也以踵” , 其纯任自然之精意所在 。 含胸拔背则大气由脊柱直上而下归丹田 , 要领就在于此 。
六、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是骨骼肌放松的具体要求 。 如果骨骼肌不放松 , 则肩不能沉 , 肘不能坠 , 气血运行也就不能畅快 , 肌肉骨骼也得不到濡润滋养 , 发麻发胀的感觉不易出现 。 肩部的充分放松 , 才能使上体轻松灵活 , 下肢沉实稳当 。 肩要松沉灵活 , 肘关节必须保持微屈 , 即下垂的意思 , 是为了更好地松沉肩关节 , 肩为臂与躯干的连接的结构 , 肩能松沉则臂自灵活;两肘下垂则两肱自圆 。 气自沉小腹 , 便于屈伸和虚实转换 , 前臂被制必用肘化 , 大臂被制必用肩化 。 肩肘不能松沉 , 则上肢都脱离不了僵化的境界 。

推荐阅读